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索达吉堪布:少说点绮语,多念些咒语!

来源:藏传佛教教言    时间:2023-02-16 19:01:27


(资料图片)

当今这个时代,绮语可以说特别泛滥。无论是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里面百分之九十多全充斥着绮语。人们信绮语、听绮语、说绮语,真正的修行人都没有生存空间了,你要想修行的话,各种违缘就在面前此起彼伏,一天两天还可以应付,但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呢? 所以我常常会想,密法的窍诀可能最适合现代人。因为密法的有些教言比较开放,而其他戒律,尤其是别解脱戒,在这个世间,真的越来越难以护持了。 这一点,有时候也看得出来,现在的佛教徒中,念咒语、做善事、观修自心的有多少?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平时要么是看电视、看电影;要么是天天上网聊天,在虚妄的世界里又寻找虚妄的世界,除了引生贪心、嗔心以外,从中很难得到有价值的东西。看看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再看看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二者之间有何关联,相信每个人都比较清楚。修行人接触这些时,心很难不为所惑,最后只能破坏梵净行,离涅槃越来越远。诚如《正法念处经》云:“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 除了世间这些绮语以外,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因此,假如你管不住自己的舌头,还是非常危险的。《诸法集要经》云:“百千功德门,由舌而破坏。”《增广贤文》也说:“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 有些人似乎没有自控能力,嘴巴一直喜欢“叭叭叭”说,上课的时候说,念经的时候也说。这样的话,你自己不行持善法不要紧,但旁边的人还是需要修行,不应该去影响他们。现在人们爱说各种绮语,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以智慧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因此,许多烦恼都可以通过绮语而引发。 大家也清楚,贪嗔痴等烦恼是不善业,如果这种不善业通过你的语言产生,那你的语言肯定有过失。 反之,倘若我们共同学习佛法,息灭相续中的贪嗔痴,这种语言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为什么我每天就算讲得不多,短短一节课也愿意上?就是因为在讲法过程中,引生烦恼的语言,讲也讲不出来,而所讲的佛法,全是息灭贪嗔痴的教言。这样一来,至少大家在听课时,能止息不良的分别念,哪怕刹那间你息灭了烦恼,这也是一种功德。 经常有人抱怨听课太累,其实学习佛法很有必要,就算你只听了一节课,也跟听世间的一节课不同。为什么呢?因为佛法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对治烦恼,这样的教言对人们很重要。现在有些佛友每天看书,不间断听一两堂课,这样的习惯非常好。 退一步说,假如你没有这种闻思修的能力,也可以像麦彭仁波切所言,每天念诵高僧大德、佛经论典中极具加持的偈颂和发愿文。 甚至,你若连这种能力也没有,则可以选择特别有功德的心咒,如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这应该没有任何困难。总之,我们要少说点绮语,多念些咒语。 当然,在诵经念咒,或念仪轨、课诵期间,最好不要掺杂一些闲话,否则,华智仁波切说:“不管念诵了多少,都不会有什么收获。”不过在此过程中,法王如意宝对看书或探讨法义,不是特别反对,以前我年轻时特别爱闻思,常一边念咒一边看书,偶尔还跟人探讨一下法义。 但一般来讲,不管是念诵什么,最好从头到尾念完整,中间不要夹杂绮语。 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全体僧众的善资都会断送在他手中,而且还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所以,修行比较好的人,从不随便说绮语。 《缁门崇行录》中记载:宋朝有位大通禅师,他平日无论作息,端正严肃,目不斜视,领众三十年从未谈笑。 可见,有智慧和修行境界的人,一般不会说很多废话,而只有我们没有修行的人,才对无关紧要的世间语言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们作为出家人,一定要想办法断除绮语,默言不语并精进念诵。而作为居士,也应尽心尽力地持咒念佛,少说一些无关的绮话。佛陀在《受十善戒经》中讲过:“若能不绮语,口常出妙香,犹如优钵罗 ,生处得值佛。”因此,大家平时要尽量少说废语,多念些经文,多说有利于众生的语言! 公众号推荐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