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V
(资料图)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也被称为恒定线速度,CLV是低速的光盘的读写方式。由于光盘,光盘片上每个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在同样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圆周较长的外圈在读取资料时会比内圈快,所谓的恒定线速度是指从内到外都是同样的读取速度,而为了保持一开始内圈的速度,机器会将光碟的转速调高,而到外圈时则会降低光碟片的转速来配合读取速度。CLV工作的时候激光头功率不变,光驱电机从内到外读写会逐渐减速。一般来说CD24X以下、DVD刻录6X以下、蓝光6X以下会采用。
刻录速度:★★
稳定性:★★★★★
刻录质量:★★★★★
2、CAV
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也被称为恒定角速度,一般用于高速的光盘读写,在这种模式中将光碟电机转速固定,而因为光碟转速固定,所以读取速度会从内圈到外圈慢慢变快。往往标称速度为最外圈的速度。目前CD最快的56X、DVD的24X、BD的16X均是CAV模式的最外圈才可以达到的速度。不过往往刻录到外圈时由于单位时间的传输率很高,老旧的光驱和劣质的光盘很容易导致刻录失败的情况发生,或者外圈的资料无法正常刻录读取。如果低配的电脑以高速的刻录会出现缓存欠载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有Buffer Under Run-Proof的保护机制。目前的刻录机应对这种情况一般会转为低速的CLV模式或者降低转速继续使用CAV模式,遇到这种情况光盘就会出现甜甜圈的情况,一般来说发生降速往往警告你该光盘刻录有70%概率刻飞。一般来说CD32X以上、DVD刻录8X以上、蓝光8X以上采用。
刻录速度:★★★★★
稳定性:★★★
刻录质量:★★★
3、P-CAV
P-CAV(Partial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也被称为局部恒定角速度。P-CAV是CLV和CAV的结合,一开始在内圈时采用CAV,读取速度会慢慢上升,等达到最大读取速度时就改成CLV,此时读取速度固定而转速则会慢慢下降,而因为P-CAV比CAV更快达到最高速度,所以理论上平均速度会比较快。既然都前段CAV了,为啥后面不继续拉上去而变平?这应有很多原因,本人也只能例举一些,例如,光驱不支持该碟片的外圈的高速写入、碟片的外圈品质无法支持太高转速写入或是光碟机在外圈控制问题、反正都是因为在外圈高速写的不好而变相降速写入的方式。其写入品质算是有保障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为写得好的这么做的,但是通常会比CAV慢写完,最关键的是需要比较最内圈的起速,如果P-CAV内圈的起速比CAV要快则会更快达到最快速度,这样的话比CAV就更快写完,反之P-CAV内圈的起速和CAV一样则会比CAV更慢完成。P-CAV有极小可能出现甜甜圈的现象。具体实现CAV还是P-CAV还得看光驱的固件设定,比如我用16X的DVD刻录机刻录8X的DVD-R很有可能会实现P-CAV刻录模式。
刻录速度:★★★★
稳定性:★★★★
刻录质量:★★★★
4、Z-CLV
Z-CLV(Zone-Constant Linear Velocity)也被称为局部恒定角速度。Z-CLV有点像是改良的CLV,为了避免CLV所需要的高转速,Z-CLV是将整张光碟由内到外分为好几个区域,在同一个区域内刻录的速度是恒定(CLV),而可想而知的是内圈区域的速度一定比较慢,而越到外面会越快。但是这种方式会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在速度切换的时候会产生Burn-Proof间隙,同时光盘刻录完毕光盘会看到N圈甜甜圈。超级的难看,并且在切换的时极其容易丢失数据!尽量避免购买采用这种方式的刻录机和盘片。采用Z-CLV模式更多出现于笔记本的超薄刻录机上面。其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实现P-CAV复杂的速度切换。Z-CLV模式也存在于DVD-RAM光盘之中,这种情况下因为DVD-RAM采用Zone的模式。不过DVD-RAM采用Z-CLV模式对刻录数据没有影响。
刻录速度:★★★
稳定性:★★ ...这里不包括DVD-RAM光盘
刻录质量:★ ...这里不包括DVD-RAM光盘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