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每年吃十几次鱼生,男子腹痛发黄,胆汁“爬出”数十条“虫子”!_每日视点

来源:39深呼吸    时间:2023-04-28 08:01:48

青年患者小郭(化名)因上腹痛上医院就诊,医生为其进行治疗,在小郭鼻胆管引流的胆汁中发现了数十条寄生虫。经鉴定,这些正是俗称“肝吸虫”的华支睾吸虫。

这是怎么一回事?


(资料图)

“身目黄染”的小伙来就医,胆汁内“惊现”数十条寄生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二区近期收治了一例胆道寄生虫疾病合并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小郭因上腹痛、全身和双眼“发黄”(下称“身目黄染”)入院,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囊管与胆总管多发结石。

由消化内科黄开红教授、陈茵婷教授、练国达副教授团队为小郭进行ERCP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引流,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就在这时候,手术团队发现小郭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中,竟然“爬出”十多条活蹦乱跳的“虫子”!经过中山大学寄生虫检验室鉴定,它们正是俗称“肝吸虫”的华支睾吸虫!

在患者胆汁中“畅游”的寄生虫 (医院供图)

肝吸虫常常“藏”在生鱼虾中,成虫在人体内最长可呆30年

黄开红教授介绍,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俗称肝吸虫病,它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发的寄生虫病。

肝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喜食淡水鱼“鱼生”地区,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区。

人们通过进食“鱼生”或其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等食物,误吞华支睾吸虫囊蚴而被其感染,囊蚴在人或哺乳动物胃肠内经消化液作用后,幼虫脱囊逸出,继而通过十二指肠乳头部经胆总管进入肝脏,在肝内胆管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囊蚴到成虫成熟产卵约需1个月,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2~30年之久。华支睾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内的中、小胆管内,产卵后,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感染肝吸虫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隐痛、腹泻、食欲减退和肝脏增大等,可导致营养不良、胆道结石、肝硬化,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管癌。

“病从口入”埋下重重隐患,专家提醒勿贪一口之“鲜”

在追问之下,小郭坦言自己平日喜食“鱼生”,每年约吃十余次淡水鱼“鱼生”,此次腹痛及身目黄染原因,正源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及继发胆管结石。明确病因后,小郭进行了驱虫、抗感染及护肝等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应该如何预防华支睾吸虫病?黄开红教授表示,由于肝吸虫病主要是进食未煮熟的含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若能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就可免受其感染。

一方面,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将鱼虾彻底煮熟煮透。肝吸虫尾蚴一般侵入淡水鱼、虾体内,食用时应该煮熟煮透,不吃生鱼片、醉虾、醉蟹等生食,勿以一口之“鲜”把自己暴露在华支睾吸虫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之中。

另一方面,餐具严格生熟分开。在处理鱼虾等食材时,餐具可能残留囊蚴,用受污染的餐具进食亦可因误食囊蚴从而感染华支睾吸虫,因而需严格将处理生熟的刀具、砧板等分开,不可混用。

此外,若出现腹部不适及有相关不洁饮食史,请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医,不要擅自用药,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编辑:叶子 通讯员:黄睿、张阳)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